原标题:中国商学院5大发展趋势
未来的商学教育发展还有一大趋势,就是回归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
商学研究必须要为培养人服务,而不是相反。商学院存在的使命,就是培养优秀的商学人才,因此,教学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人。看一所商学院是否具备一流影响力,在于它是否培育出了一流的商学人才。
商学教育的第一成果当然是人才培养。与教学所不同的是,教育是既教又育,而有教无育则是失败的。这里的“教”既指教学,也指教学的前提—科研,科研和教学在商学教育中必须融合。因为管理学的科研工作是为了回归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商学研究的第一成果也应该是人才。传统商学院陷入了一个为研究而研究、为Paper而Paper、为奖励而奖励、为课题而课题的局面。
这就需要由领先的、有责任担当的商学院来改变与引领,包括整个商学院的评价体系、考核体系、职称体系、教师聘岗体系、学生评价体系等等,因为如果没有上述“指挥棒”的变革,“立德树人”将无法实现,商学教育也将违背它的初衷。
只有让最优秀的老师、教学最好的老师、最挂念学生的老师、深受学生尊重的老师得到足够的承认与肯定,才能引导全员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倡导“三好”价值观:好教师、好学者、好员工。
“好学者”,即投身商业研究和教育“中国气派”的构建,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过去一流商学院是以国际上发表高水平文章为标准,而今天的世界一流商学院,则要在发表国际高水平文章与解决中国发展实际重大问题之间取得平衡。
因为解决中国问题,研究中国理论,就是解决世界问题,向世界贡献中国的管理智慧。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好学者”。
“好教师”,即对学生有爱心,爱生如子,像培养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培养学生,把教学作为第一天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要打造“管院好教师”品牌,让那些把人才培育作为第一研究成果的好教师给予高强度激励,引导和树立“立德树人”为第一天职的文化价值观。
“好员工”,即行政员工要牢固树立“师生为本”,为师生提供更好的环境与服务,关注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思想发展等。要立足长远,站得高远,共同为培养高素质的“四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社会责任)人才而奋斗。
未来几年,“立德树人”将是我们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主线,“三好”价值观也将贯彻于我们商学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而实现我们的“五好”目标:培养好学生、做出好成果、搭建好平台、创建好文化、形成好学科。(本文摘编自《经理人》杂志283期,文 / 魏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特聘教授 )